防止收购等重大事项运作引发副作用
10月16日,天普股份发布公告,收购方中昊芯英已启动独立自主的IPO相关工作,一些投资者臆想的借壳梦基本破碎。天普股份在前期连续大涨之后开始连续跌停。笔者认为,应防止重大事项运作引发副作用。
据公告,本次股份转让尚需取得上交所的合规性确认意见,并在中证登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若本次交易存在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异常交易行为情形,后续本次交易可能会存在终止的风险。也就是说,这几个月收购方的运作还停留在纸面协议上,但天普股份今年的股价波动在整个A股市场也排在前几位,凸显A股市场以下制度短板:
其一,资本运作信披制度有待完善。目前,重大资产重组等信披门槛偏低,部分主体仅凭框架协议或合作意向便仓促披露;同时,披露内容往往过于简略,对市场传闻的澄清也不够及时,给市场留下了大量猜测空间。其二,内幕信息知情人交易行为仍需加强规范。本案中四名内幕信息知情人的股票交易行为,虽公司辩称发生于内幕信息形成或知悉之前,但对于交易是否处于内幕信息敏感期,市场各方存在分歧。其三,股票停牌机制过于僵化。此前为遏制上市公司随意停牌现象,监管部门收紧了停牌规则,但在部分并购重组不确定性极高的案例中,相关主体借机炒作股价,导致上市公司基本面未发生实质变化,股价却经历“过山车”式波动,凸显“该停牌时未停牌”的机制缺陷。其四,交易机制存在优化空间。现行涨跌停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股价过度波动,但也可能诱发投资者的“打板”投机行为。
针对本案暴露出的问题,应从制度建设、监管执法、交易机制等多方面入手,遏制不确定性极大的重大事项运作的副作用:
一是健全并购重组等重大事项信披制度。有关主体仅达成并购重组协议或意向时,不宜仓促发布公告,应待交易获得有权部门批准、核心前提条件基本满足、重大不确定性显著消除后,再行披露相关信息。当然,这需要上市公司承担更重的内幕信息保密任务。上市公司在披露并购重组信息时,应同时公布交易对方的详细情况、后续计划、是否存在关联关系等,减少信息不对称。重大事项信披从一开始,就要避免投资者产生不必要的重大误读、遐想和猜测。
二是优化停牌制度设计。停牌的核心意义不仅在于保障所有投资者公平获取信息,更应包括排除人为制造的不确定性对市场的干扰。投资本就伴随不确定性风险,但并购重组能否通过审批、最终能否落地也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此时贸然复牌可能危及信息弱势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在特定场景下,停牌对防范欺诈、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应优先于复牌保障交易权的作用。
三是严格重大事项运作与内幕交易的挂钩机制。可明确规定,若相关主体(无论性质与类型)因重大事项涉及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被证券监管部门立案调查或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对于尚未受理的重大事项申请,交易所应不予受理;对于已受理的,交易所应暂停审核,证监会应暂停注册。有关主体若想借运作重大事项之机实施内幕交易、市场操纵,将导致重大事项被迫终止,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四是多措并举抑制非理性炒作。可在相应板块探索取消涨跌停板制度,实施与新股上市前五天类似的交易机制。鼓励媒体与研究人员对二级市场的异常波动、异常交易行为发挥监督作用,及时提出质疑。对于明显偏离公司基本面的股价波动,交易所可组织专业机构开展估值分析和风险提示,引导市场理性定价。同时,对频繁发生异常交易的账户,可采取限制交易等监管措施,情节严重的及时上报证监会,依法启动立案调查程序。
总之,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重大事项运作,理应完善制度、强化监管,才能引导其回归服务企业发展与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的本源,推动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猜你喜欢
- 2025-10-21*ST元成发生3笔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134.24万元
- 2025-10-20珠海冠宇:无逾期及涉及诉讼的对外担保
- 2025-10-20防止收购等重大事项运作引发副作用
- 2025-10-20利安隆: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60.83%
- 2025-10-20高盛:降特步国际目标价至6.8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 2025-10-20银行股午后走高,西安银行涨超3%
- 2025-10-20中国人寿: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净利润预增50%-70%
- 2025-10-20格力朱磊:制造业要脚踏实地,不要再拉踩,不要再做口蜜腹剑式的表演
- 2025-10-20天辰生物收证监会备案反馈 需说明股东OFC博晖基金、OFC交子基金向上穿透后的情况
- 2025-10-20洲际船务附属拟1710万美元出售一艘船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