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泡沫破裂?大江洪流姜昧军:中国例外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AI泡沫破裂?中国例外
作者:姜昧军 大江洪流资产董事长
2025年末的全球资本市场,一场围绕AI板块的剧烈震荡打破了此前的狂热。华尔街大空头Michael Burry 加码做空美股AI概念股,引发纳斯达克指数单日暴跌超2%,英伟达大跌,明星AI股Palantir盘中大跌10%,收盘仍跌近8%,恐慌情绪迅速传导至亚太市场,韩国股市和日本股市开盘大跌。这场震荡的背后,并非AI技术迭代遇阻,而是市场终于看清了美国AI产业繁荣表象下的致命短板——电力,这一看似基础的资源,正成为中美AI竞争的真正胜负手。
美国AI产业的市值泡沫早已显现。微软、谷歌、Meta等七家核心科技巨头凭借AI概念支撑起近几万亿美元市值,但大量的相互交易呈现出增长的幻想,也使这些企业的业绩增长呈现明显的“左右互搏”特征。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十几万亿市值的根基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未上市公司OpenAI区区130多亿美元的年度收入支撑。这种“左脚踩右脚”,缺乏实际应用场景、商业生态和商业模式的高估值本就脆弱,而电力短缺的爆发则直接造成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蔓延。
我认为, AI估值高,投资先行、商业化滞后的现象并不非AI所谓泡沫的根本依据,这种现象与上一轮互联网革命初期的景象相似。但回溯历史可见,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属于投资者的认知误区,那么当前美国AI产业的困境则直指基础设施上的硬约束而不是空穴来风。我基本并不认同大空头Micheal Burry做空AI的原因,但是,现实是美国AI产业根基不稳,且在可见的未来,美国AI领域所谓的“领先的优势”正在被打破。美国股市的确存在巨大的泡沫破灭的风险,但中国例外,甚至反而可能在长跑中胜出。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的坦言揭开了行业真相:“我们不缺AI芯片,但我们没有足够的电力”,公司库存中大量GPU因无法获得稳定电力供应而闲置。电力短缺已成为美国AI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这才是市场恐慌的核心逻辑。
AI对电力的消耗远超外界想象。根据斯坦福人工智能研究所发布的《2023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大语言模型GPT-3一次训练的耗电量为1287兆瓦时。而一辆特斯拉Model Y每跑100英里耗电28千瓦时。知名计算机专家吴军借此打了个形象的比方——ChatGPT训练一次要耗多少电?大概相当于3000辆特斯拉电动汽车共同开跑、每辆车跑20万英里。更严峻的是,数据中心40%的电力需用于设备冷却,这意味着模型在应用层面持续面临极大的能源压力。国际能源机构(IEA)在《2024电力》报告中预计,全球AI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将是2022年的十倍。美国能源部支持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撰写报告显示,到 2028 年,数据中心的年用电量可能达到 74 至 132 吉瓦,占美国总电力消耗的 6.7% 到 12%,2024年AI数据中心耗电量已占全美总用电量的4%。但美国老化的电网多为上世纪建成,根本无法承载AI数据中心的瞬时高负荷,而新建发电设施面临重重阻碍——OpenAI呼吁每年新建100吉瓦发电设施,这相当于美国当前核电总装机容量的1.2倍,不仅建设成本高达数千亿美元,更受限于漫长的审批流程与环保阻力。
与美国的电力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能源保障与AI发展协同上展现出显著优势。中国电力在2024年首次突破 10 万亿千瓦时,达到10.1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7%。美国总发电量为4.3万亿千瓦时,中国发电量是美国的约2.3倍,同时,中国在2024年的发电量超过了印度+美国+欧盟的总和。电力绝非中国AI发展的瓶颈,这一判断源于中国完善的能源基建与战略布局。在芯片领域,尽管仍面临挑战,但以华为昇腾为代表的国产AI芯片已逐步实现应用突破,配合“东数西算”工程对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正形成“算力补短板、电力强支撑”的发展格局。这种优势使得中国AI在芯片约束逐步解除后,进入加速发展通道。中美AI算力不同约束下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
中美AI发展路径的差异在应用落地层面更为清晰,尽管美国采用算法优先,但AGI终极解决方案的发展模式受挫。美国将重心放在通用人工智能(AGI)的豪赌上,OpenAI耗资5000亿美元推进“星际之门”超级计算园区计划,试图通过集中式算力集群抢占技术制高点。但电力约束让这一“算法优先”战略严重受挫,集中式数据中心因电力不足被迫投资减速,大量算力潜力无法释放。中国则走了一条“应用驱动”的务实路线,在自动驾驶、创新药、游戏等领域已形成生态正循环。
在自动驾驶领域,中国20个试点城市已完成道路数字化全域改造,通过“车路云一体化”模式,实现车辆200米内实时感知与全局路况预判。这种基于5G-A与“通感算一体化”的技术路径,能通过升级现有设备实现智能升级,既降低了能耗又提升了落地效率。创新药领域,AI辅助的药物研发平台已实现靶点发现周期缩短50%;游戏产业则依托本土算力网络,打造出虚实融合的沉浸式体验生态。这些“看得见、用得上”的应用落地,正持续反哺技术迭代。
这场以电力为核心的竞争本质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与发展模式的较量。美国受制于电力基建短板与资本驱动的短视性,陷入“有芯片无电力”的尴尬;中国则凭借电力保障优势与应用场景红利,实现AI产业的稳健进阶。 可以预见,未来数年中美AI竞争的差距将逐步显现:美国在电力约束下不得不放缓算力扩张步伐,AGI研发可能陷入“欲速不达”的困境;中国则可借助电力优势与应用红利,在芯片突破后实现跨越式发展。电力这一看似传统的资源,正在重新定义AI时代的竞争规则。这场全球资本市场的大跌并不是AI产业泡沫的终结,而是美国AI产业发展模式出现重大缺陷,全球AI产业态势重大调整的开始,中国资产不但不应该受到全球资产负面影响,反而打开了长期增长的空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猜你喜欢
- 2025-11-05高盛:降威高股份目标价至7.4港元 料带量采购令定价压力持续
- 2025-11-05外交部:中国台北参与明年的APEC会议有政治前提
- 2025-11-05AI泡沫破裂?大江洪流姜昧军:中国例外
- 2025-11-05上市首日,破发!中国车企最大IPO,超133倍认购!技术新突破,基因编辑概念股出炉
- 2025-11-05徽商银行午前上涨4% 前三季度净利润141.49亿元
- 2025-11-05食品ETF(515710)震荡盘整!吃喝板块估值接近10年低位,左侧布局时机已至?
- 2025-11-05百胜中国将于12月23日派发第三季度股息每股0.24美元
- 2025-11-05机构称特斯拉10月英国销量同比腰斩
- 2025-11-05透视三季报:分化格局加剧 白酒消费“存量博弈”
- 2025-11-05三力士:尚未回购公司股份

网友评论